PRESS CENTER
新闻中心
|
“借光生金” 古林街道新能源项目焕发生机时间:2025-01-20 近日,从空中俯瞰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滨海新区板桥农场“渔光互补”光伏发电项目(以下简称“项目”),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鳞次栉比,光伏板下池塘掀起阵阵涟漪。管桩吊运、支架、组件安装……工人们各司其职,快马加鞭加紧建设。 ![]() 板上发电 板下养鱼 2022年9月16日,项目正式纳入天津市2022年度风电、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方案,选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板桥农场,场地主要为鱼塘。场址范围内地势平坦,占地面积1110亩。项目安装N型575Wp单晶硅双面双玻电池组件85046块,300kW组串式逆变器135台,4500kVA箱变9台,共计9个4.5MWp光伏发电子方阵,采用固定式支架安装方式,固定支架安装倾角为30°。新建110kV升压站1座,光伏电站新出1回110kV线路接入电网学府路220kV变电站116出线间隔,路径直线距离约1.7km。 ![]() 2023年10月16日,项目正式开工,由天津国电津能港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。2024年6月30日,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,计划9月30日全容量投产发电。 项目投产后,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6457.7万千瓦时,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.1万吨、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827吨、氮氧化物排放量约914吨,节能减排效果明显,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 “项目充分考虑渔业生产需求,对现有鱼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,将光伏电站和渔业生产经营融为一体,通过在鱼塘上方架设光伏列阵,光伏板能部分遮挡阳光,降低水面温度,同时抑制藻类生长,为鱼虾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。这种上可发电、下可养鱼的立体运营模式,既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,促进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,还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,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,该项目的落成,不仅是古林街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,更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,注入了新动能。”古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志利说道。 ![]() 全力当好建设项目“服务员” 渔光互补项目的落地,得益于古林街的渔业基础。古林街拥有近25公里的海岸线,经多年发展,形成了以“海水海盐—海水淡化—海水养殖”为主的海洋经济产业。“古林街东邻盐田、渤海湾,地区光照充足、日照时间长、鱼塘面积大,为大规模搭建光伏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。”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。 随着国家对光伏发电等项目扶持力度的加大,优质的水面资源成为“香饽饽”。对古林街来说,光伏发电项目的引进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。多年来,古林街全面优化营商环境,实施“拿地即开工”模式,按照“一项目一专班”原则,当好“店小二”,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助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 ![]() 在项目帮办过程中,古林街道经济发展专班不断总结和探索成功的做法,全力协调各类矛盾,力求让投资商满意。 “我们为保证项目顺利落地,提供‘保姆+管家’全流程服务,想‘金点子’、趟‘新路子’,为保证项目顺利落地,既要当项目‘服务员’,又要当企业‘参谋员’,决不能因为某个个环节拖了整个项目的后腿!”古林街道办事处主任暴雪说。项目建设中,古林街道经济发展专班人员提前研判项目落地所需要件、陪同企业拜访职能部门、打通手续办理堵点、召开关键节点吹哨会议;解决了升压站、建设用地指标、并网发电等系列问题,极大缩短了项目办理周期。 谈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景,暴雪信心十足:“古林街持续奉献清洁能源,践行绿色发展,为实现‘双碳’目标贡献古林力量!” |